我与港城征文系列--《迎接第一缕阳光的人们》
2009-06-18 09:08:55

 

迎接第一缕阳光的人们

――人工湖及围堤工程项目部采访记


 

余杰

 

早晨,太阳从他们的手上升起。

东海,上海之门。

这时,我站在大堤上,眺望着远处的大、小洋山岛,听着海浪拍堤时发出阵阵悦耳的捶击声,思绪还沉浸在刚才在项目部采访时听到的事和见到的人……

望着浩瀚的天空,天空是那样蔚蓝。

望着茫茫的大海,大海是那样广阔。

当这条凝聚着港城建设者心血的大堤合拢时,港城分指挥部副指挥、港城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鲍铁鸣同志曾无比感慨地说:“要在每个标段立一座制作精良的铭牌,让建设者名流青史!”

在灯下铺开稿纸,能告诉人们什么呢?

 

第一乐章

是海鸥,一定会选择大海

 

1

这将是中国围垦史上奇迹!

请记住这组数字:港城的大堤设计总长14.22公里,高+8.6米、底宽65米、上宽9.5米,达到200年一遇抗风浪等级。

它是未来港城的“万里长城”。

它是“上海之门”的天然屏障。

项目部办公室主任徐瑞基告诉我,最困难的时候是去年12月初。寒潮袭来,决战在大堤的战斗可以说是空前“惨烈”。

海风卷着巨浪,挟着刺骨的寒气向我们扑来。用泥袋垒起的大堤一夜间被夷为平地!

徐主任说:当时T3标段最惨了。14多公里长的充泥管袋梭体被咆哮的海浪卷走了。还有近百台充填土方用的泥浆泵和高压水枪,转眼间就不见踪影了。

这是真的,在施工现场的许多人都哭了。他们说:“看到如此惨裂的场面,再硬的汉子也要忍不住流泪。”

这是真的,有的队伍泄气了,有的队伍准备下撤了,有的民工说,这活没法干了!

有人这样写道――

是海鸥,就是选择大海。

是苍鹰,就要选择天空。

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劫难磨炼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

勇敢地面对生活,就能获得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就能获得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狂风、巨浪、寒潮。

被冲得一干二净的工地上。

项目部工程经理顾佩弟、副经理李国义站在泥泞的海滩边在察看现场。穿着厚厚的棉大衣仍抵挡不住深夜刺骨的寒风。他们说,这时不能哆嗦,一点也不能啊!因为,要给人以信心。

公司副总工程师陈银祥来了,这位年近七旬的“老水利”从被窝里爬起来,迎着凛冽的寒风,趟着海水在现场分析原因。海水浸过滩涂一层厚厚的冰结起来了。老陈工(港城建设者对陈银祥同志的尊称)一步一步走着。他在叮嘱自己,要走稳,一步也不能滑倒!不能!因为,要给人以信心。

现场的总指挥,公司副总经理王荣信来了。这位从金山湾围垦战斗走出来的“老围垦”也是头一次碰到如此“惨烈”的战斗!寒冬腊月,寒气逼人!多少双眼睛注视着他,多少个尚未解开的问号在留给他解答!镇静!现在需要信心!一定要稳住!

这就是港城建设者。

命令:坚决堵住!大堤要竖起来!争分夺秒!

措施:调兵遣将,把精兵强将统统调上来!把最精良的设备调上来!

王荣信告诉大家:这是政治任务!港城建设首先要讲政治!

王荣信告诉大家:后墙不倒!没有退路!

老陈工把确保大堤按时合拢的措施告诉大家。

面对困难,港城建设者作了回答。

这让我想起了“人在阵地在”的豪言壮语。将来,我们可以告诉后来人,这就是一场殊死的战斗。敌人,是大自然的寒潮、海浪等等。而英雄,是我们港城建设者。

2

我向徐瑞基、顾佩弟、李国义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从去年10月我们人工湖围堤工程项目部成立至今,最令你们难忘的是哪件事?

“龙口合拢”三个人异口同声的回答。

为什么?

 

因为龙口是大堤的灵魂,是大堤拼装的中心节点。龙口的合拢是将充泥管袋土堆连成整体,阻隔潮水进入围垦海滩内,是将海滩变成陆域至关全胜的关键。港城大堤根据滩涂的实际情况,设计单位预留了7个龙口。我们在充泥管袋外梭体全线吹填至+5.5m标高,内梭体和填芯土全线达到+4m标高。合拢条件成熟后,选择小潮汛季节中最低潮位的时间作为合拢的最佳时间。

 

20031月。

港城大堤龙口合拢的决战开始了。

直到今天,项目部的同志们还沉浸在这难忘的战斗之中。他们确实是难以忘怀的。港城分指挥部的领导鲍铁鸣、沈敏等都来了。王荣信带着大家上堤了。

这是一场与潮水拼时间的攻坚战。

这是一场与海浪争跑道的遭遇战。

他们告诉我:T6标段和T8标段的合拢是在晚上。那天,王荣信领着大伙儿穿上了棉军大衣出发了。谁都明白此战的意义。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焦虑、激动的气氛。在灯火通明的合拢口,数千人在冲锋啊。吆喝声、浪潮声、号子声响彻一片。

说到这儿,他们的眼睛有点湿润了。

“合拢成功了。工人们放起了焰火,放起了鞭炮。我们也跟着一起喊呀、唱啊!”

“这情景至今还在我的眼前,太激动了,一辈子忘不了!”

“真的,下次合拢,你一定要来。一生能见到这样激动人心的场面是没有几次的……”

王荣信在第一时间向副指挥鲍铁鸣报告合拢成功。

“我为你们请功!”鲍铁鸣同志的话传遍了整个工地。

顾佩弟说,那时,二个多月的一切辛劳全部忘记了。

李国义说,那时,真想好好睡一觉。

 

123日,当大堤最后一个龙口合拢后,在现场的上海市水务专家们齐声赞叹道:“这在上海围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真了不起。”

是港城建设者创造了一个奇迹!

让风浪来检验吧!

让历史来检验吧!

 

第二乐章

他们肩上扛着的是整个大堤、人工湖

 

3

有一首诗这样写道:

工人们的肩上,

不光是扛着自己的小屋。

而是扛着整个天空。

这需要一种坚韧。

山有坚韧,才能挺立于天地之间。

人有坚韧,才能经受住岁月的旋转。

一个民族有了坚韧,

才能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想,港城建设者就是用坚韧二字铸成。坚韧,是我们的灵魂。

 

200210月,

这里是一片滩涂。滚滚长江之水伴着滔滔的东海浪花,裹挟着泥沙奔流到南汇嘴东滩。

没有路,没有桥,没有人烟。

但这里要诞生一座临港新城。

 

风吹、浪打、日晒,项目部工程经理顾佩弟肤色黧黑。这位从石洞口到外高桥,从人工半岛到港城的项目经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有一种港城人的自豪感――

“那时我们全靠两条腿走的,因为没有路。每天至少要走10公里以上。这路可不好走啊,有时要穿上高筒套鞋走,有时要穿上下水裤走,有时还得靠民工的小筏子帮忙摆渡。你别笑,我们几个都请民工背过。因为没有路,下水裤又没带,有时就差这么几步,过也过不去。怎么办,见民工在施工,请他们帮个忙,背上两步过去了。”

“天天要去检查工程的进度与质量。这可来不得半点马虎。鲍区(港城人对鲍铁鸣同志的习惯尊称)的要求可高了。他一直强调要高标准、严要求,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我们王总(王荣信同志)天天抓进度。他可是个细心人,你可来不得一点小马虎。没有这股子劲,哪里有今天的港城!

“那时的条件真够艰苦的。我和国义到工地去,从一个点走到另一个点,有时要走十几公里路,好几个小时。过了吃饭时间,早就饿过头了。不想吃饭了,但还是要硬吃下去,为了下午的工作嘛。”

“每天走路也习惯了,这嗓门还要天天叫着。工程施工在具体实施时,总还是有这样那样问题。为了工程质量和进度就必须抓紧一点,再抓紧一点。我们每天拿着尚方宝剑,但也是如履薄冰。因为我们知道这个工程的意义,它的地位!

燧人氏钻木取火,并不是只为了照亮自己,而是要照亮整个人类,照亮整个世界。

那么,我们港城建设者呢!

4

2002428日港城分指挥部和港城公司正式挂牌至今,我们不止一次地听到鲍铁鸣同志在各种会议、各种场合上反复强调的一种精神――团队精神!

 

在项目部,我听说这样一个故事:

今年的夏天,上海热昏了头。什么“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大家都在盼望着来一个台风,降降温消消暑。可台风一个也不来。

李国义说,幸好没来台风。我们人工湖围堤、吹填,那么几千号人,那么多车、船、设备可以不停地工作。天是热,但工程的进度抓出来了。可能是老天爷开恩了吧。寒潮时欠我们很多,台风不来就算作补偿吧。

国义讲得很幽默。

但是,台风要来了。

“鸣蝉”悄悄地向上海奔袭而来!

没有人通知,没有一位领导命令。当天下班后,项目部人员一个也没走!没有离开工作岗位!

徐瑞基说,这很正常,大家是自愿的。

顾佩弟说,这是项目部的传统。

李国义说,这是我们的责任。

一个团队的精神。

他们告诉我,这一切在项目部很平常了。不用领导来命令,台风就是命令。工地上的一个电话,一件急事就是命令。这命令不分白天黑夜,不分春夏秋冬。

就象李国义说的,老天爷被我们港城建设者的勇气感动了。“鸣蝉”对我们的港城、我们上海深水港连招呼也不打就直奔韩国的深水港去了……

大地又恢复了酷热。

酷热的夏天,大堤外的鱼儿可以钻入海水之中,尽情地享受海水的清凉,尽情去享受生命的欢乐。

项目部的同志不行,他们不能越雷池一步。

整个港城大工地上现在还没有一棵树,更没有一丝荫凉。

只有火热的太阳在照顾着港城建设者,把他们精心雕塑成一座铜像。用千年万年提炼的油彩,把港城建设者的脸染成黝黑色。用千年万年锻造的金色火线,在港城建设者脸上刻下岁月的年轮。

5

这是一个关于儿子的话题

这是一个关于家的话题

 

365天,每天24小时,项目部始终有人。人手不够,工地上的事又多,大家就定了一条规定:每周三回家一次,每星期天回家一次。

但,都违反了规定。

采访徐瑞基

问:每周回家二次?

答:是的。我还算正常,佩弟与国义有时一周无法回家。他们实在太忙了。有的时候要准备回家了,工地上一个电话就把人留下了。

问:家里没意见?

答:有,但习惯了。就说顾佩弟,儿子初三了,明年要考高中。现在的孩子读书,考高中可是十分关键的。他儿子服他管,可佩弟没时间回家。有一次,他在开会,手机响了。我听见他对着手机生硬地说:“我在开会!”啪,关机。我一猜准是他爱人来的电话。晚上,在宿舍里我劝他:“算了,还不是为了儿子,向夫人道个歉吧!”你猜猜他怎么说:“我在开会,这么重要的会,又来说儿子读书的事了”。几番劝说,佩弟还是向爱人道了歉。这种事,我们也习以为常了。很少回家,总有点事的。

问:你儿子呢?

答:今年考上大学了。不好意思,我没什么管,都是我爱人管的。我没尽到责任啊。

 

采访顾佩弟

问:每周无法回家二次?

答:是的,这很正常啊。因为我们的建设速度可以用“超常规”来形容,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够用。

问:想家吗?

答:想什么哟,总还是有空回去的。

问:家里老人怎么办?

答:很少照顾了。这不是我一个人。徐瑞基的父亲前一阵被怀疑得了癌症,家里急得不得了。但这里又走不开啊。徐主任就叫姐姐陪父亲去看病。我看的出,那几天他很焦急。还好,检查结果癌症被排除了。我们也为他松口气。项目部的同志基本上家里都有老人需要照顾。自己不能照顾,只好让家里人多辛苦了,这些是常有的。

问:有空还是要多照顾一下家里,关心一下儿子的。

答:是啊,儿子要考高中了,关键时期。我也帮他请了家教,拜托老师了。这工地上的事千变万化,你得盯住了。不然要出问题。今年龙口合拢时,王总也几天不回去,那些施工单位的头头脑脑们也天天在。没这一招,哪有这么快的速度。

 

采访李国义

问:一年来,很少回家?

答:是的。这是工作需要。

问:家里照顾少了?

答:好在爱人很支持,很理解。我还好,顾佩弟的困难大。他老丈人生病瘫痪在床,父亲二次开刀,他只好请自己的姐姐陪。自己天天坚守在工地上。

问:儿子呢?

答:不谈了,(流露出内疚的眼光)欠他很多。去年高考,差几分没有进重点大学。

问:太可惜了。

答:儿子……儿子是我心中充满希望的将来,可人工湖也是我心中的希望和将来!……我们都把人工湖当作“希望”和“将来”去呵护……

 

父爱

这是一个“儿子”的话题。港城建设者以这种“父爱”般的关爱,倾注了全部的心和血,汗和泪,来托起明天的新城。难道不是吗?!

 

第三乐章

走进港城,呼吸一下英雄的气息

 

6

在项目部采访,员工们都会对你说,你们应当写写我们的王总,应当写写我们的老陈工。他们是我们的“头”,是他们领着干的。

王总对我说:员工们确实很辛苦,做了大量的工作,应当多采访他们,宣传一下他们。因为,他们都是港城建设的英雄好汉!

写谁呢?

来吧,走进港城,呼吸一下英雄的气息

 

在项目部,我看到了大堤龙口合拢前的一份材料,上面写着许多具体的措施。因为太专业了,说实话一点也看不懂。徐瑞基告诉我,这就是当时克服三次寒潮袭击,坚决保证按时间节点完成大堤合拢的具体措施。

“这是我们老陈工与王总反复思索,又会同了有关部门反复商量后提出来的。”徐瑞基介绍着:“这可是关键的措施!

应当说说咱们的老陈工。

年近七十了,作为一名在南汇滩涂一线战斗了几十年的“老水利”,早就退休了。他爱南汇,更爱这东海之滨的滩涂。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老陈工倾注了他毕生的爱。这里的村庄、滩涂、河流、桥梁都印刻在他的脑中、心中。

决战的时刻――

领导会说:“这由老陈工定!”

员工会找“这要问一下老陈工!”

项目部的员工说,每次在工地上,看到老陈工的身影,我们就会从心中升起一种深深的敬意。与老陈工比,我们更应该多干些,干好些。

施工单位的领导说,那时,多亏你们下达的这些果断措施,要不我们谁也不敢干了。龙口合拢,这就别谈了。

没有机会采访老陈工,因为他太忙了。偶尔得知他来分指挥部开会,我就在门口堵住了他。老陈工说:“别表扬我,都是大家干的。”说完,他又去开会了。

去年,评上海市立功竞赛先进工作者,港城上下一个声音:陈银祥。

今年,市立功竞赛办公室要港城推选一名先进,要对他的事迹进行演讲,港城上下一个声音:陈银祥。

当龙口合拢的锣鼓声还在耳边震耳欲聋时,当堤外的大浪在新筑成的大堤面前无可奈何时,又是老陈工提出了防止“拜年潮”的问题。

项目部的同志们告诉我,那时正值要过春节了。大堤合拢了,春节又到了,真是欢天喜地。老陈工提醒大家――春节前后的潮水很厉害,每年要来添乱,俗称“拜年潮”。我们刚刚合拢的大堤还很稚嫩,能不能经受“拜年潮”的冲击?马上要采取措施。

到底是“老水利”。

鲍区、沈总(沈敏同志、港城分指挥部指挥助理)、王总来到合拢大堤上,一项项决定、命令下达了。

于是,抢抓大堤填芯土,节前完成了填芯土达到4米高层;

于是,实施内外棱体保护的施工方案;外棱体全线铺设防浪土布……

于是,“拜年潮”来了,又垂头丧气地走了。

陈银祥同志说,我要为港城的建设再添一块砖,再加一块瓦,走一段金色的黄昏旅程!

 

站在小溪边,看到的是小溪,

站在大海边,看到的是大海,

来到港城的大工地上,你会呼吸到英雄的气息。

7

一位作家写道:

唯有真实的抵御折磨的勇气,才能驱除罗曼蒂克的梦幻;唯有克服一切困难的悲壮,才能帮助我们承担起历史的责任;唯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英雄气概,才能使我们的民族走向强盛……

 

现在,港城14.22公里的大堤完成了9.86公里。到今年底,剩下的约4公里大堤全部完成。但就是这约10公里的大堤,差一点只剩下3公里、4公里……

那时,一次又一次寒潮的冲击。滩地上到处缺砂,吹填工程进度缓慢。厚厚的淤泥又给工程出了许多难题。项目部的全体同志人人开动脑筋,酝酿着一个个解决难题的方案,大家都明白,只有不断地克服这些困难,才能为大堤合拢创造有利条件,才能按时间节点完成分指挥部下达的任务。大堤一定要按时间节点要求建起来。

决心来源于一种信念,一种勇气。而现状是什么呢?

一次又一次的冲锋,被海浪无情地打了回来。泥浆泵冲走了,灌袋被冲走了。一片汪洋还是一片汪洋。

有人提出,遇到这么大的客观困难,大堤还是缩小围线比较可靠。

有人认为,这么长距离的筑堤,从未碰到过,太危险了!

有人建议,还是保险一点,先干4公里?或者5公里?

顾佩弟告诉我,那个时候,领导上真难啊,压力啊!这需要他们拿出决策的意见!

缩短战线的结果:今年人工湖放水?这是梦想!今年港城14.22公里大堤全部建成?这还是梦想!今年的任务???

上!要有科学的依据。

上!要有承担风险的勇气。

他们说,领导们好几天没睡好觉。精心的谋策,一次又一次商讨,召集部下一次又一次的讨论……

上!

决定作出了。王荣信和陈银祥心中有底了。他向鲍铁鸣同志、沈敏同志作了详细的汇报,反复的研究,得到的是强有力的支持。

上!

决定作出的同时,项目部已编织起一幅“程序图”,一条条措施,一道道指令下达了。

关键时刻,鲍区来了,沈总来了……

于是,有了今天的大堤。

这好象是在很轻巧地“摆龙门阵”。不是的。上,还是不上,仅仅一个字的差距,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港城建设者就是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英雄气概,战胜了自然、战胜了大海,超越了自我。

这里有英雄的气息。

这样的故事还有许许多多。

 

尾 声

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他们是迎接第一缕阳光的人们。

请记住上海海港新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人工湖围堤工程项目部:顾佩弟、李国义、徐瑞基、姜丽、孙琴云、张明官、宋春华、唐晓东、石桂珍、王群……

 

港城的大堤在延伸、延伸……

传说在禹的父亲――鲧的时代就开始构筑城廓。那是一个沧海横流,人为鱼鳖的时代,也可以说那时防洪的巨坝就是最早的长城。

港城的“万里长城”在延伸、延伸……

今天,这道屹立在东海之滨的大堤将是临港而建的新城的历史装订线,它装订着港城建设震撼人心的步履和永不磨灭的画卷,它将是全体港城建设者一座永远屹立于大海边的丰碑。

港城建设者的创业之歌还在继续唱着……

 


 

 

上海港城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Shanghai Harbour City Development (Group) Co.,Ltd

地址:上海浦东新区环湖西一路819号 港城大厦 邮编: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