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湿地:大海馈赠给浦东的厚礼
2010-05-10 09:44:31

临港湿地:大海馈赠给浦东的厚礼
(2010-05-07 -《浦东时报》)

    一边是一望无垠的芦苇滩涂,一边是波涛汹涌的茫茫大海。突然,一行白鹭从芦苇荡里惊起,掠过湛蓝的天际……
    有谁会想到,如此美景离喧嚣的城市并不远——就在浦东版图最东南的海边,距陆家嘴不到80公里的地方。绵延无际的万亩滩涂,正静静展现着她宁静而怡人的婀娜。
      这个地方,叫东滩。东滩?上海市民或许会问,东滩不是在崇明吗?
    崇明有东滩。浦东也有东滩。这个东滩,无论是湿地面积还是候鸟种类,均不亚于崇明。
    与崇明不同的是,崇明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浦东是“禁猎区”。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每一寸土地受国家法律保护,不得用于任何建设。而后者,土地可用于城市建设,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检查站的执法人员常年巡逻,他们最主要的工作,是防止偷猎者猎杀候鸟。
    随着浦东“7+1”板块划定,临港新城建设快马加鞭。在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的背景下,浦东东滩,尤其是临港约万亩的湿地,是用于各类建设?还是加以适当保护,使其成为城市吐故纳新的生态净土?引发了城市建设者们的思考。
    而这一课题的破解,将决定东滩临港湿地的未来命运。



海堤下芦苇摇曳候鸟成群
万亩湿地
风景独好
    临港湿地,因大海而生。上世纪末,临港新城建设向大海要地,通过围海造田,在南至东海大桥,北至大治河绵延30公里左右的围海堤坝下,慢慢形成了一片约7万亩的滩涂。受雨水冲刷,约万亩滩涂逐渐演变为芦苇丛生、候鸟成群的湿地。而一堤之隔,即是无边无际、海浪滔滔的东海。
    如果你行走在海堤上,凭海临风,一幅恢宏的画卷将展现在你面前:一眼望不到边的湿地,或光秃如沙漠,或芦苇、杂草丛生,一片片水塘,一条条小河,在阳光照射下泛起粼粼波光。在水塘里,或大或小、或黑或白的候鸟在嬉戏觅食,有时呼啦啦一片,从水面起飞,冲向天空。而在巍巍大堤外,茫茫大海,海浪拍岸,涛声如雷。不远处,蜿蜒的东海大桥隐隐可见,加上时而驶过的轮船、海滩上渔民拉网的身影,构成了一幅如梦如幻的海边画卷。
    “现在正是候鸟迁徙的时期,大量水鸟来这里安家,七八月份时,鸥类将进入繁殖期,运气好的话可看到漫天鸥舞的盛景。”浦东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检查站副站长顾建明介绍,浦东东滩湿地位于候鸟东亚至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是候鸟南迁北往的重要中转站。春秋两季,成千上万的候鸟在“航线”上迁飞。地域辽阔、水草茂盛、陆生动物资源丰富的东滩湿地成为候鸟理想的“驿站”。
    经动物保护专家多年观察,目前浦东东滩湿地共有鸟类249种,单次最高记录数量超过2万只,其中包括丹顶鹤、白鹤、东方白鹳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黑脸琵鹭、鸳鸯等17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湿地黄嘴白鹭、三趾鹬的数量超过其世界种群数量的1%,已达到国际重要湿地标准。
    东滩美景,还是科技馆的“生态教材”。今年,上海科技馆在临港湿地的芦苇丛中安放了4个高清摄像头,通过视频传输,让市民在“动物世界”展区的4个屏幕窗口即能看到东滩动态画面,了解候鸟栖息状况。
    上海科技馆研究设计院李必成博士介绍说,4个摄像头安装在湿地中的不同水域,浅水区的镜头中经常出现鸻鹬类涉禽,而类似野鸭、白骨顶等游禽则常常在深水区域“出镜”。上海科技馆的“远程在线——东滩观鸟”视频传输项目于本月正式对公众开放,市民在馆内即能一览东滩美景。

“建设用地”考验规划科学性
“建设”“保留”
尚无定论
    在临港湿地北侧,从大治河至浦东国际机场,还有5万余亩的滩涂湿地。由于保留原生态会招引候鸟,影响飞机起降,因此,靠近机场的5万亩滩涂被规划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用于种植粮食或瓜果。2009年,首期1.5万亩滩涂通过引内河水“洗碱”,种上了水稻。今年,另外3万余亩东滩良田改造也将启动。可喜的是,在农业开发项目最南侧靠近大治河处,已规划保留1500亩生态湿地,拟建造湿地公园。
    在东滩大治河以南,东海大桥以北,当初围海造田时的规划是作为临港新城建设的储备土地。现在,在滩涂的铁丝网围栏上,依然挂着一块块“建设用地”的牌子。似乎在提醒人们,脚下这片湿漉漉的土地,不久的将来有可能成为一幢幢房子。
    然而, 短短几年,由于地处中纬度季风区,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逐渐形成了典型的沿海滩涂湿地。境内植被有芦苇、海三棱藨草及豆花半草等。从当初围海造田时泥沙堆积,光秃秃的一片,到如今莺飞草长,候鸟栖息,无论是专家还是市民,越来越多的声音希望大面积保留这片净土,让其成为永久性湿地。
    那么,规划部门是如何考虑的呢?记者获悉,随着浦东“7+1”板块的划定,大治河以南滩涂的规划建设,分属临港主城区板块和临港产业区板块,记者分别采访了相关负责人。
    对于临港主城区板块几千亩湿地的“去留”问题,临港新城管委会(筹)专职副主任顾晓鸣出言谨慎,称“不能定论,一切还在研究中”,但其言辞中,还是倾向于大面积保留这片湿地。
    “不久前管委会在对湿地进行考察时,看到如此规模的湿地保存完好,并有成千上万的水鸟栖息于此,便产生了一个想法:离住宅区这么近的大面积天然湿地,在全世界的国际大都市中都极少见,如果把它保留下来作为都市周边的一块生态之地,将比建起几十万平方米的楼房更有意义。”
    顾晓鸣说,这片湿地距市中心不满百公里,如果将其与滴水湖、观海公园一起,进行旅游业的整体规划并加以完善,加上附近“海鲜一条街”等配套设施,那么,到2012年,随着直达临港新城的轨道交通11号线开通,这里将成为上海东南、洋山港边上的“湿地生态乐园”,丝毫不逊色于崇明东滩湿地公园。
    在临港产业区板块,共有滩涂面积约6万亩。有关负责人说,目前产业区详细的功能定位尚未出台,以后将结合“十二五”规划制定。她表示,产业区一部分滩涂将用于建设,但一定会考虑保留湿地,至于保留多少,如何保留,目前尚无定论。

“7+1”板块勾画临港未来,
专家建言——
“城市之肾”
有利发展
    4月18日,浦东开发开放20周年。在上海市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浦东正式宣布“7+1”的未来发展蓝图。在7大板块中,临港产业区板块重点布局海洋工程等高端制造产业;临港主城区的定位是“低碳、生态、宜居”。
    专家认为,临港两大板块的定位,为保留湿地创造了前提。而湿地的保留,将成为得天独厚的“城市之肾”,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马志军博士说,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国际上通常把湿地、森林和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资源。
    城市边缘有湿地,就有了吐故纳新的“肾脏”。马志军说,湿地的水生植物具有固定二氧化碳、净化空气的作用,保护湿地能够营造低碳城市生态环境。当暴风雨来临时,湿地还可作为缓冲器,增加地面摩擦力,削减风暴的能量。湿地独具特色的生态景观,也是开展生态观光与旅游、宣教与科研的基地。
    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动物保护专家袁晓认为,湿地是地球留给人类的厚礼,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一旦遭到破坏极难恢复。他认为,浦东在临港新城建设中,应注意保护湿地资源,营造和谐的生态环境。
    在全球各大城市,湿地正被当成“宝贝”保护起来。澳洲的维多利亚湿地公园、日本的铳路湿地国际公园(保护区),都是利用典型的湿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地位,以及作为亚太迁徙水鸟通道的独特性而设置,以谋求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资源。
    有关专家也认为,浦东东滩湿地可做原生态保护,也可考虑建湿地公园。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自然栖息地的基础上,可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最终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记者手记
撩人心弦的“留空”
    一幅好作品,除了构图饱满外,如果留点“空”,透点“气”,会更耐看,更能撩动观者心弦。
    城市建设,犹如画画。布局是规划,完美的规划,是否也应考虑“留空”?
    其实,浦东20年开发开放,“画图”始终坚持“留空”。寸土寸金的陆家嘴,“留空”处添上了大型绿地,鳞次栉比的居民小区,“留空”处建起了座座市民公园。
    临港新城建设,是“一张白纸上画图”。“7+1”是构图,画画要用七彩笔,是涂满一张纸,还是“留白”?
    如果“留白”,大海给了我们丰厚的礼物——湿地。相比“添绿”,这样的“留白”,更纯粹,更美丽。
    站在浦东东滩抗200年一遇台风的巍巍海堤,你一定会找到答案——透凉的海风纯净着你的思维,抬眼望去,芦苇茫茫,野鸟低飞,海天间扑面而来的是空灵野趣。深深呼吸,因城市喧嚣而日益憋闷的心脏,似乎在刹那间释放空间。
    难怪摄影记者蹲守数天拍不够:东滩的景色太美了。建议朋友的婚纱照就在这里拍,一定能独特。
    临港新城,因海而生。湿地,是大海的厚礼,是一处撩人心弦的“留空”。


上海港城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Shanghai Harbour City Development (Group) Co.,Ltd

地址:上海浦东新区环湖西一路819号 港城大厦 邮编:201306